【建桥机电2025年考研特辑】王晋:长跑者的智慧与坚持!

发布时间:2025-07-08 浏览次数:17


图片


王晋,共青团员,河南人,上海建桥学院机电学院2021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曾荣获2021-2024学年上海建桥学院二等奖学金、2021-2022学年优秀学生、2023-2024学年优秀学生、 2021年度优秀团员、2021级军训优秀学员、2025校级优秀毕业生。2024年荣获奉贤海湾马拉松男子季军、绍兴西施100越野赛水晶奖、滴水湖大众体育节10km男子第28名。

上岸学校:上海师范大学

上岸专业:通信工程

考研分数:289

座右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要找到让你开心的事情,这样才有动力前行。


一、请问你是如何决定要考研的?

当初选择考研并不是自己的最好选择,熟悉我的人到知道我参加了五次征兵,但均未通过,原本幻想着可以参军入伍,但是在周围人的带动下(纯跟风)我同时选择了考研究生这条路。因为我最初没有想过要考研究生,所以当初我对高数、英语和专业课的学习并没有那么深入。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进入状态,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我决定要坚定考研信念,一战成硕。


二、你是如何选择学校、确定专业的?

在选择学校时,我考虑了未来的生活因素。因为家里人在上海的缘故,我直接选择了上海这座城市,同时也是考虑到落户政策,所以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继续留在上海,考上海的学校。 

我当时确定专业这方面的考虑就比较复杂。首先,我本科的专业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基于学习的背景,我选择了选择工科方向保持专业延续性。接下来,我结合专业发展前景,对我想考的几类专业进行分类,比如通信类、机械类等工科几大分类,再通过仔细对比上海高校相关专业的初试科目(数学、英语、专业课范围),最终确认了考试初试科目数量和难度均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的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初期优先考虑市区交通便利的高校,后意识到研究生阶段以实验室科研为主,遂将选择范围扩展至全市。通过系统收集各校报录比、复试分数线、导师研究方向等关键信息,结合自身实力评估,最终确定了梯度合理的报考方案。


三、请问你的英语水平如何

“英语很差”这似乎是自己给自己定的标签了。在这么多年的学习中我也没有否认过这一点,但是大三期间面临着毕业需要四六级,考研需要英语水平提高等问题,一度让我感到焦虑。但是我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我明白,知道的东西只是暂时性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就像当年高考学的高数,我们只是在当时懂得罢了,而现在,有谁还能记得圆锥的体积公式呢?所以对于英语不好这方面,我相信通过学习可以学得会,读得懂。所以一定要鼓励自己,迈出这一步,才能战胜自己的弱点。

在确立要考研后,我学习英语的势头更足了,同时也改正了很多自己学习方法方面的不足。通过田静老师的《句句真言》学习语法,通过背诵考研核心单词来记忆单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在6月份的四级考试中成绩得到了提高,在随后的几轮单词记忆和长难句学习中我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并且在12月份的四级考试中成功过线。值得一提的研究生考试前的冲刺阶段,通过对作文和解题方法的学习,更是让我的考研英语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我想以亲身经历告诉学弟学妹们,只要有对的学习方法,每天坚持学习一点点,你是一定可以的!


四、是怎么学习考研英语的?

在英语的学习方法方面,首先是单词。通过几轮的单词背诵来加强自己对单词的记忆。同时还要通过不断的读长难句或者文章来提高语感。前面也提到我自己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但是通过考研我找到了英语的学习方法,并成功实践,因此我的经验可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作文,作文一共有两篇,大作文加小作文,我们可以通过对往年考过的题目的大数据总结和每年新公布的考纲来了解考题的类型(大一大二的同学可以自己总结,大三的同学因为时间比较紧迫,建议网上找老师的网课直接获得。在考前一段时间,通过对每个模版固定的考法的总结,来背诵相应的答案,最终在考试的时候形成一篇拼凑起来的作文。其次是完形填空,这道题由于题目多,分值小而在紧张的考试中往往来不及做,我们还需要知道每道题0.5分,逢0.5往前进一分,所以一共10分的题通过选一个答案最终至少可以得到三分,但是通过往年的考法,有些词的出现大概率就是答案选项所以我们据此也可以取得至少五分,所以一定要反复刷真题。新题型我感觉是最简单的题目,甚至是送分题,这种题须要我们在考前进行突击一下,只要词汇量差不多,甚至比较差,能读得懂差不多的句子,都可以在10分中拿到至少6分。

这些技巧类的解题方法虽然不适合于所有人,但是对于英语差的也有奇效,对于英语好的,也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五、请问你是怎么学习考研政治的?

考研政治其实并不难,甚至算是一门考考前几个月学一下就可以的课,但是其内容琐碎,知识点较杂而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我是在七月份开始接触了解政治的,也是在七月份差不多开始学习的,刚开始买了徐涛主编《核心考案》,听的也是徐涛的课,但是在学习方法上我和大部人不同,我并没有听信网上说的考前两个月全力学一下就好,而是在平时,我把听徐涛老师网课当成了在专业课或者写数学题比较累的时候的一种“解压方式”,因此在七月份就开始慢慢积累一些政治词汇。包括每天都在吃饭的时候了解一些时事政治,看新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肖秀荣教授主编的《肖一千》出版后。当然在这期间我的时事政治和徐涛老师对核心考案的讲解课也听的差不多了。后面我就接着学习肖老师的题了。通过几轮的反复刷题,加强对题的记忆能力,同时也知道了一些出题规律(这些还需要自己摸索,不同人对解题感受不一样)。再后来肖秀荣教授主编的《肖八》出版,我模拟了两遍。这个时候已经十二月份了,还有十几天考试。在考前的几天,肖秀荣教授的《肖四》出版,我直接选择背诵大题。

我是拿了政治来做平时的“消遣课”,而且我学的较早,以此来减轻后两个月的压力,因为后两个月难免会紧张,所以在专业课,数学方面还是要多下点功夫。

在学习方法上,首先是建议要没事多看新闻联播,培养一下自己的“政治敏感度”,用来防止在考试上写的答案太过口语化,用来在解答选择题的时候,可以清晰的辨别出题人所挖的坑。同时,也建议去看一看政治考试技巧课,网上这种课程有很多,可以从里面提取出很多有用信息。


六、请问你是如何学习考研专业课的?

我在为自己的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规划时分了六大阶段。

第一,择校预备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的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定下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该专业必备考研资料。同时提醒一下,选择院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专业课基础、未来想做的职业、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等。

第二,基础理解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的理解为后边的记忆和运用打下基础。建议将参考书目完整的看完至少三遍以上。对全部的知识点重在理解,除了核心概念和公式外。不必刻意记忆,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后面通过相关的辅导或者查阅解决。此外,这一阶段做笔记不可以过分细致,以梳理框架和概念为主,太细会浪费很多时间,也记不住。

第三,重点掌握阶段。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抓住重点,掌握重点。要抓住重点,一是要分析真题,二是要专业化辅导,三是内部资料,如出题老师的论文讲义当前学术热点等。在此基础上坚持专业课复习的法则,对核心概念基础概念。重要知识点常见公式一定要地毯式的全面记忆并反复强化,达到永久记忆。

第四,这一阶段的最主要任务是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知识化掌握要成体系,尤其是在做大题的时候,必须要按照参木书的章节架构,或者通过总结专题,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对参考书做到提纲掣领,纲举目张。总结全国各学校专业课的专题和章节联系,能在这一阶段帮助我们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第五,模拟考试阶段。这个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全面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查漏补缺,知识储备的好不一定答题好,更不一定意味着考场得高分。要全真模考在考试时间题型题量和真题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做三到五次模拟试题,通过全面检测,发现知识盲点,纠正答题方法,稳住考前心态要经历一个盲目自信,弱点暴露完善提升,再次暴露再完善再提高的涅盘重生的过程,提高答题能力。建议一定要让权威的有经验的专业课辅导老师批改试卷,发现问题并及时的查漏补缺

第六,考前冲刺阶段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调整身心状态。以最佳的心态迎接考试,经过前面五个阶段的复习。效果已经基本定型,最后的五到十天,要每天保持学习,保持专业课和公共课复习的热度这一阶段的复习要跳出来,不要纠缠于知识点和细枝末节,要抓大取小。

温馨tips:专业课学习,要进行多轮学习,同时对知识点要进行多轮记忆哦!



(王晋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照片)


七、还有哪些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

从决定考研到最终成功上岸,每个人的备考体验都不尽相同。在此,我想分享一些帮助我减轻备考痛苦的个人经验。

将政治学习转化为减压方式。在备考初期,高强度的数学学习,包括各种公式定理和题型解法往往让人压力倍增。为了缓解这种压力,我选择将政治课学习穿插其中。徐涛老师的课程比较幽默风趣,他的名梗频出(比如吃包子等经典梗)常常能让我会心一笑,能够非常有效地缓解焦虑。此外,我也会通过观看新闻联播、时事政治类视频来调剂枯燥的学习节奏,既能积累时政知识,又能让大脑适当放松。

适量运动保持身心健康。我长期保持马拉松训练的习惯,日均训练时长约3小时,再加上负责学校跑团的事务,每天在跑步上的时间投入接近4小时。起初,许多队友为了全力备战考研而暂停训练,但我认为目标管理比单纯的时间投入更重要。因此,我给自己设定了两个选择:要么每天保持2小时的基础跑量,要么彻底放弃。在我2024年4月20日上虞马拉松比赛结束后,面临着退出和留下的抉择,当时我的队友们陆续退出,但是我还是想要坚持下来试一试。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断调整跑步与学习的平衡,并总结出几个关键方法1、训练即放松:和队友一起训练的时候,聊天交流能有效缓解备考的紧张情绪。2、利用碎片时间背诵:我在运动耳机里存储了每日背诵任务,利用长跑时间完成记忆内容。3、痛苦对比法:我认为跑步要比学习更加疲惫,所以相比学习造成的的红温现象,反而显得比较微不足道。

经过持续调整,我不仅维持了训练水平,学习效率也稳步提升。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合理规划时间、分清主次、专注当下,才是平衡多任务并持续进步的关键

在心态调整方面,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尽相同。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习惯用微笑化解各种挑战。同时,性格上有些大大咧咧的特质,使得我不会过分纠结于生活或人际交往中的细枝末节,这样反而能够将更多精力集中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我认为保持专注力尤为重要,切忌分散注意力、一心多用。另外需要警惕的是自我感动的心理倾向——要知道世界上永远存在比自己更努力、更聪明的人。当我们为付出些许努力就自我感动时,不妨想想那些天赋过人却依然勤奋刻苦的人,他们仍在不断精进,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满足于现状呢?

在学习上,我建议不要死学硬学,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毕竟初试是应试考试,相信大家这么多年的考试经历多少也积累了一些考试经验,希望大家对自己的考试经验有个总结,有个认识。在合理的情况下拿到合理的分数。

最后真心地祝愿各位能够考上心仪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