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升学特辑】李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苦寒来

发布时间:2025-04-12 浏览次数:11

李雅,上海建桥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曾获第十四届蓝桥杯大赛软件赛省赛C/C++程序设计二等奖、第十五届蓝桥杯大赛电子赛省赛嵌入式设计与开发二等奖、2023至2024学年校级二等奖学金。上岸学校及专业为天津大学-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考研分数为341分,她的座右铭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一、学校选择与考研决心

李雅根据研究方向确定学校和专业。她想做脑机接口研究,在网上查询大量相关信息,了解到一些高校在开展相关研究,天津大学的研究成果最令她向往,又得知该校不歧视本科院校出身,于是决定报考天津大学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她选择跨专业考研,是因为很早就想报考跟生物有关的专业,但高考填志愿时为了就业没敢报。后来还是决定追求梦想,为减小专业跨度,选择了偏向电子和计算机的医工专业,认为这样上岸难度小一些。她给跨专业考生的建议是,首先要有足够强的信心决心放弃本科专业选择新专业;如果有可能,尽量选择跟本科专业有一定关系或跨考门槛低的专业,降低复试受歧视概率;在考研开始前尽量参与一些跟报考专业相关的比赛和项目;还要收集报考院校信息,尽量选初试占比高的学校,初试分数尽量考高。

二、考研英语的攻克

李雅英语水平不错,四六级均为五百分、六百分,高分通过。考研英语学习方面,刚开始主要背单词,用《单词之间》和红宝书,寒假看完《单词之间》课程,之后每天看红宝书,标记不会的单词第二天再复习。阅读上,因报考专业考英语一,起初看阅读吃力,便用黄皮书,先不做题慢慢看解析,等能流畅阅读文章后再做题。作文准备不充分,想背模板没背下来,靠临场发挥,不过她觉得背一些常用词组和句型用。她反复过考研考纲内单词,做近十几年英语真题阅读,考前三个月几乎每天做一两篇阅读,因数学和专业课占用时间长且自身基础好,每天学英语不超过一小时。

三、专业课的学习

她专业课准备比较仓促,报考专业七月才宣布更换专业课为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虽有C语言基础,但对数据结构和算法几乎一无所知,学习量远超想象。七月开始看王道数据结构网课并买书,过完基础概念后看黑马C++网课,学完考纲内C++内容,接着看阿辉算法网课,学完100多个程序算法题后第二天在草稿纸复现程序流程,最后用红果研资料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遇到问题重新看网课或与群里人讨论。她后期专业课投入过多,加上大四上学期事情多,导致数学没复习好没考好,建议考数学一的同学早点开始学,后期不能落下数学,保持知识点熟练度。

四、考验复试经验

李雅准备考研复试时,深知掌握报考院校和专业复试信息的重要性,认为复试考的就是信息差。如果有可能,最好找直系学长学姐问复试信息,买历年复试题。她报考专业复试考纲有八本书,实际主要按考纲重点和历年复试题出题。她买求实资料,包括历年复试题、复试考纲重点和学长学姐上岸经验,还花钱请学姐一对一辅导,深入了解复试流程。其报考专业复试流程是上午笔试,下午面试。笔试考复习重点,面试包括英语和综合面试。英语面试先英文自我介绍一分钟,再随机抽专业文献英译中,最后随机问一个英语问题,所以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很必要。综合面试先放不超过三分钟的自制ppt自我介绍,老师根据本科经历等自由提问。要对简历和ppt内容足够了解,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要慌,大方承认不足并讲相关信息。她认为不要因初试分高就不认真准备复试,也不要因初试分低就放弃,只要进复试名单,认真准备就很有机会。她复试分高主要是主动收集信息认真准备,笔试超过很多人,面试时虽本科院校和经历不占优势,但自信展现自己赢得老师尊重。

她复试准备过程中,一开始因考纲范围增加感到慌乱无措,买到的资料庞杂无用,后来继续收集资料,买到有用资料并遇到愿意辅导的学姐。成绩出来后发现初试分比预估低,加上本科院校层次和经历问题,一度想放弃,在家人朋友和学姐鼓励下继续准备复试。复试名单出来后担心被赶超复试被刷,后来想开了,把复试当作锻炼机会,看重过程而非结果,就没那么紧张了。

五、学姐寄语

考研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她以往考插班生失败,是因为到最后阶段自暴自弃,不仅学不进去,还把以前学过的知识都忘记了。但这次考研,她成功维持住了自己的心态,即便在大四上学期遇到诸多折磨人的事情,也依旧坚持学习。她提醒,如果在备考的某些阶段遇到令人困扰的事情,不要慌张,因为竞争对 手很可能也会面临类似状况。

她认为要搞清楚自己考研的原因,切不可随波逐流。毕竟有时候直接工作三年的收益会比读研究生更大。她考研的最大动机是为了换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做研究,所以甘愿付出大量时间,去面对报考研究生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她强调不同的人情况和追求各异,做选择之前一定要慎重思考。

李雅学姐还想对那些想考985、211院校的同学说,她用自身经历证明了,二本学生也有上岸985的可能。所以同学们不要太过妄自菲薄,要正确评估自身实力。不过二本出身确实存在一定劣势,因此她建议,若想报考985、211这类层次的院校,一定要收集好信息,首先排除那些明显歧视本科背景的学校。要是目标学校有一定比例双非或者二本出身的前辈,便可以尝试报考。最好选择初试占比高,以及复试中笔试占比大的学校,除非本科经历非常出色。初试一定要认真学习,争取在复试名单中排到中间以上的名次,这样上岸大概率比较稳。复试时,最好像她前面提到的那样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再进行一些模拟演练。最后复试的时候一定要自信,尽管那些名校出身的人或许看起来很优秀,但对于复试老师而言,大家毕竟都是本科生,都存在很多不足,有着很大的成长空间,所以不必过于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