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学风力量,共筑卓越未来

发布时间:2025-04-03 浏览次数:11

3月24日下午,上海建桥学院机电学院智能制造B24-1班的教室内,一场以“学风为帆,逐浪卓越”为主题的班会正蓄势待发。学生处霍廷然老师作为特邀嘉宾落座前排,与33名学子共同沉浸于这场刀刃向内的学风革新中。这群未来的“智造工程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剖析学风短板,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立下青春誓言,在临港这片改革热土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学风觉醒宣言。这场班会,没有浮于表面的口号,只有直击痛点的数据、触动人心的自省与脚踏实地的方案,如同一场“学风急诊”,为班级注入革故鼎新的澎湃动能。

一、启程:以学风为帆,锚定成长航向

班会伊始,辅导员王辉老师以一段铿锵有力的致辞拉开序幕。她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每一位同学,郑重说道:“学风不仅是班级的灵魂,更是每位同学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在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日新月异,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才能让我们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她强调学风建设不仅是纪律的约束,更是价值观的塑造。

二、破局:直面痛点,刀刃向内求革新

在“共建卓越班级”环节,班会一改传统说教模式,以问题导向为核心,通过案例直击学风痛点。班长通过PPT展示了近期课堂观察结果:前三排空座率高达70%,课堂“低头族”占比超过60%,课后作业自主完成率不足50%,个别学生单月迟到次数甚至突破10次。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原本轻松的会场瞬间沉寂。“为什么我们宁愿缩在后排刷手机,也不愿直面知识?”班长李沂键的发问掷地有声。他分享了自己的反思:“我曾以为坐后排是自由,后来发现这是对时间的浪费。一堂课走神十分钟,一学期就会落下上百小时的学习量。”这番话引发了同学们的共鸣。有学生坦言:“手机依赖像无形的枷锁,不仅分散注意力,还让我们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三、践行:制度为纲,刚柔并济促长效

学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以制度为保障,以文化为滋养。班会上公布的《智能制造B24-1班学风建设实施细则》,体现了“严管”与“厚爱”的结合。

考勤革新:实行“三级联签”考勤制,考勤班长记录、授课教师确认、辅导员每周汇总,全勤学生可获“学风之星”称号及德育加分;累计迟到11次者须提交书面反思,并参与校园公益服务。

环境育人:推行“教室6S管理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每周评选“最美学习角”;发起“一度电行动”,倡导人走灯灭、空调限温,将绿色理念融入日常。

诚信筑基:设立“学术诚信承诺墙”,每位同学签名宣誓;期末考试前开展“诚信讲堂”,邀请学长分享真实案例,筑牢道德防线。

四、共鸣:青春誓言,以行动书写担当

在“交流分享”环节,同学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制度的本质不是束缚,而是保护,在关于学风建设重要性的探讨中,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学风不是一个人的马拉松,而是一群人的接力赛。” 赵喆以“班级能量环”为喻,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闭环:“每位同学的态度与行动如同环上的节点,一处断裂便影响整体运转。”

辅导员在总结中展望:“今天的班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将建立‘学风建设月报’机制,定期展示进步与不足;未来计划联合企业开展‘工程师进课堂’活动,让同学们感受行业前沿,明确学习方向。”

走出教室,临港新片区的晚风轻拂过同学们的脸庞。智能制造B24-1班的学子们深知卓越的学风不会凭空而来,而是需要每一堂课的前排就座、每一次作业的独立思考、每一场考试的诚信守约。在这场学风建设的征程中,他们将以临港的创新精神为帆,以班级的团结之力为舵,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今日埋下的自律之种,终将在汗水的浇灌下,成长为参天大树,托举起每一个青春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