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2025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智能制造赛第一阶段全国总决赛闭幕式在上海建桥学院落下帷幕。此次大赛中,上海建桥学院机电学院表现卓越,其派出的一支参赛队伍成功斩获全国一等奖,充分展现了学院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厚教学实力与学生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本次大赛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310所高校,2278支代表队,6610名选手参与,规模宏大,竞争异常激烈。大赛以“智造未来,AI赋能新工业”为主题,聚焦智能制造领域,尤其以智能产线为核心载体,全面考察选手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解决智能生产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比赛内容极具挑战性,要求参赛选手现场调试由协作机器人、灵巧手、PLC、深度相机等多专业内容设施组成的无人机电池装配产线,并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全自动装配流程。选手们需运用Python、TIA Portal等编程软件完成对应设备的控制,这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在备赛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研究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针对比赛要求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调试与技术攻关。他们将课堂所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知识,如工业机器人编程、PLC控制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与机械专业的精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等知识紧密结合,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产线自动化中的创新应用。
在比赛现场,建桥学院的参赛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敏锐的创新思维以及出色的团队协作,成功完成了无人机电池装配产线的智能化调试任务。他们通过精准编程控制协作机器人与灵巧手,实现了电池零部件的高效抓取与装配;利用深度相机与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无人机的识别与定位,极大提高了装配的准确性与效率;借助 PLC 编程与工业网络技术,搭建了稳定可靠的设备通讯与控制系统,确保整个装配产线的自动化运行。其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
机电学院此次获奖,正是对学院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面成果的有力肯定。学院一直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密对接国家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战略与前沿技术需求,将真实的产业难题和复杂的工程案例深度融入教学与实践环节,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有效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协作素养。
获奖团队成员们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也是新的起点。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获奖不仅为上海建桥学院机电学院争得了荣誉,也为学院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机械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学院将以此次大赛获奖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工业的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贡献更多“建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