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原创力量。2024年12月6-8日,第十八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成功举办。
本届大赛规模空前,吸引了来自全国 1518 所高校的 32144 支队伍前来追梦、勇于创新,在创新、创业、挑战三大赛道上展开角逐。经过校赛和分赛区选拔的激烈角逐,800支精英团队最终脱颖而出。3000余名高校师生、专家学者、政府代表、投资精英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青年与创新的盛会。经过作品终审,展位演示及线下答辩,我校共斩获国赛三等1项;上海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优秀成绩。
自2007年创办以来,iCAN大赛坚持“自信、坚持、梦想”的理念,被誉为“最具原创精神的青年创新盛会”。2010年iCAN大赛获批教育部、财政部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近年来先后取得山东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江苏省、重庆市、上海市等多个省市赛事认定。2023年赛事列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iCAN大赛已成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领域的风向标
来自建桥学院团队(黄稔杰、胡雪、王佳婷、徐畅),潘铭杰、 徐慧芳老师指导“智芯导服-开启视障人群用药安全“芯”时代”获本次大赛国赛三等奖。
项目介绍:
我们项目主要针对于视障人群服药问题进行展开,根据WHO报告显示全球有3.5亿人存在中度视力障碍及以上,而中国是全球视力残疾最多的国家约占全球的20%,如今其传统的服药方式还是以视障人士服务中心或盲童学校进行一对一的辅助喂药,但将消耗极大的人力财力及时间成本;同时对没有去到特等机构的盲人,他们在日常生活服药显得就尤为困难,及其容易服错药。针对以上两个用户群体,我们设计了一套软件与硬件相结合,AI与经典算法相结合的视障人群友好设计语音播报装置。
其核心技术包含了自研核心控制板及近场贴片,可达到一对一专属匹配,响应速度达到毫秒量级;同时我们自研了加密算法,保证药品在过期前自动报废,有效防止了外部对信息的篡改,保证用药安全;为了解决了医护人员无法对所有群体用药需求进行记忆的痛点,我们开发了一套用药管理系统,可通过该系统将个性化药品信息进行输入;最后我们以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信息融合,设计了一套助盲交互式外观,现已进入临港社区服务中心,江川路残联进行产品应用,获得广泛好评。
来自机电学院学生团队(黎家睿、张轩铭、赵世一、周小童)设计制作,潘铭杰老师指导的项目“佛手山药种植及管理一体机”获第十八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二等奖。
本项目致力于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升佛手山药种植的便利性和效率。我们研发的一体化智能车,融合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系统,将精准识别、定位分析、农作物种植全流程、土壤检测数据及作物需求完美结合,实现了全自动化和科学化管理,大幅提升山药种植的经济效益。
该一体车配备了智能测距系统,采用超声波技术精准测量植株间距,实现标准化的固定间距种植。同时,车辆搭载了先进的滴灌系统,通过电子调控和传感器技术精确管理土壤水分。动力系统采用全电动与太阳能相结合的设计,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在运输模块上,我们设计了小型曲柄滑块机构,结合双齿轮装置,确保每次仅投放一颗种子。而挖掘模块则采用钻头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挖掘效果和效率。
这款一体化智能车不仅提升了佛手山药种植的便利性,还为农业全自动化和绿色环保发展树立了标杆。
机电学院学生团队(董润成,孙涛,周怡萱)设计制作,潘铭杰老师指导的项目“血栓清道夫愚公移栓”获市级三等奖。
项目介绍:本作品是“微创伤智能血栓抽吸机”,针对在血栓抽吸时出现的较浓稠或较大血栓难以抽吸或抽吸次数较多的情况。现有的抽吸仪器对于较大且浓稠的血栓抽吸时并不能有良好的抽吸反馈和完成抽吸任务。为解决以上的抽吸问题本小组设计了正负压交替抽吸系统用制造冲击的方式来解决较大血栓的抽吸问题,同时得益于引用了正负压交替的管路设计对于抽吸时补充血液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大幅度的减小了抽吸时的失血量。
本项目小组制作的“微创伤智能血栓抽吸机”,该装置充分的利用了正负压差的益处达到了即实现抽吸血栓的目的,又通过特殊的管路结构实现减小抽吸时的失血量对人体损伤更小的要求。
项目图片:
来自机电学院学生团队(刘成科、沈琦)设计制作,范丽、李晶老师指导的项目“海浪动力充电站--浮标能源智能供应者”获第十八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三等奖。
项目介绍:本作品是悬浮式海浪发电机,针对在海上浮标应用场景可持续性的电力供应 问题。现有供电方式为附近综合平台引电、.定期更换内部蓄电池和采用太阳能和风能供电,但蓄电池存在无持续供电能力的问题;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夜晚时缺少发电条件,存在发电环境苛刻,有效发电时长短,且电力补给困难等问题。为解决以上痛点问题,本小组设计了由基于海浪特性的浪能捕获装置、电力管理系统、滑轨装置、传动装置四部分组成的悬浮式海浪发电机
本团队自主研发了悬浮式海浪发电机。本装置采用模块化,轻量化设计。可实现快数部署、微波驱动、方便拆装、高效捕能、高效率实现海浪发电,并满足浮标可持续供电的需求。
机电学院学生团队(邵伟军、段得乾、杨凯、韦国泰、郭佳鑫)设计制作,王亚东、吴俊杰老师指导的项目“基于数字孪生的可视化多轴写字绘画机器人”获上海市三等奖。
项目介绍:
本项目针对传统写字机器人面临的精度不高、个性化不足、实时性差等问题进行深入优化,设计了一款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多轴智能写字机器人。传统写字机器人在精度控制方面难以满足复杂书写和绘画的高要求,其运动受限于机械柔性和模型精度,导致成品质量不稳定。并且缺乏灵活性,无法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难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限制了应用场景的广泛性。
本团队创新性地引入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工业物联网,实现了从设计到运行的全流程优化。通过建立高精度虚拟模型,机器人可实时监测物理状态并模拟运行轨迹,提高了运动精度和响应速度。数字孪生模型支持仿真测试与优化,确保设备在复杂工况下依然表现稳定。针对个性化需求,机器人支持灵活编程,可根据用户偏好调整书写风格。借助这些技术突破,本项目为文化创作、教育培训和定制艺术市场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智能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