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飞宇,上海人,上海建桥学院机电学院2021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大学期间曾获奖项:
1.上海建桥学院2022-2023年三等奖学金
2.上海建桥学院2023-2024年二等奖学金
3.上海建桥学院2023-2024年优秀学生
4.全国大学生工创大赛一等奖

凌晨5点的上海,24小时自习室的灯光在玻璃上投下一片冷白。建桥机电学院的黄飞宇合上习题册,推开门的瞬间,晨雾裹着初升的太阳撞进他的视线。不知不觉,居然已经复习到了这个点。黄飞宇感慨了一下,这也成了他考研记忆的锚点:“那么多苦都吃了,一定要上岸。”
“念念不忘,才有回响”,当上海大学机械与自动化专业的录取名单公布时,黄飞宇的名字赫然在列。他以超出国家线的成绩进入复试,最终成功上岸。
一、初试的突破
2025年考研放榜日,黄飞宇正像往常一样在健身房锻炼,试图通过运动缓解查分前的焦虑。在组间休息时,一同备考的研友兴奋地告诉他考研分数已经公布。黄飞宇立刻放下器械,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查询页面。当看到自己的成绩时,他瞬间意识到自己已顺利通过初试。压抑许久的情绪在此刻彻底爆发,他忍不住激动地大叫一声,引得整个健身房的目光纷纷投向这个满脸惊喜的年轻人,“真没料到,会考那么高。”
黄飞宇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做数学一真题时,56分的成绩几乎将他击溃。“网上都说这套卷简单,我对着答案看了三遍,心理落差非常非常大。”这个被视作“超常发挥”的考分背后,是提前一年半启动的复习计划,是摞起来半人高的数学练习册,也是他在自习室熬过的无数个夜晚。

从上海建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到上海大学机械与自动化专业硕士,考研这条路,很早就落在黄飞宇的人生规划里。“机械领域,硕士和本科的就业差距很大。”在考本专业研究生之前,他也曾萌生的跨考金融念头,在咨询机构老师与学长后迅速掐灭:“金融专业跨考上岸难度很大。机械是蓝海,而金融是红海里的红海。”
决定考研的方向后,他从23年7月就开始准备,比周围同学24年2、3月份开始准备,整整提前了半年多。“既然决定考研,就要把目标定高一点。”这份早起的决心,让他在后续的复习中多了一份从容。
二、外压与内抗:坚持者的独白
考研路上,外界的压力如影随形。同学聚会邀约、父母“考不上怎么办”的担忧、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考研劝退帖”,都曾让他动摇。但最后,他选择“封闭自己”,对抗各种干扰,坚定自己考研的选择。“当你把自己焊死在既定轨道,连焦虑都会变成推进剂。”
他摸索出“三阶段法则”——基础课地毯式扫盲、强化阶段专题突破、真题期心态淬炼。拿他最为的花精力数学科目来说,他在第一阶段基础阶段,从头梳理数学知识点,每天看课程、做教材例题,就像建房打地基一样,急不得。第二阶段是强化阶段,挑选强化练习册进行练习,集中攻克高频考点。他逐渐学会“战略性放弃”:与其囫囵吞枣做10道题,不如吃透1道典型题。第三阶段真题阶段,通过真题调节心态,让每套真题像‘照妖镜’,照出自己薄弱的环节。
英语复习中,他反复背了20轮单词,几乎形成条件反射。最初,他每天用不背单词APP完成新学+复习的闭环后,切换实体单词书进行查漏扫描,一天5个List单词量,也背得飞快。他还会每周雷打不动的对知识进行复盘。

考研路上,还有很多良师益友的相伴。学院老师为他搭建起跨校信息桥梁,联系曾经上岸的学长学姐,给黄飞宇相关的复习规划、复习资料等参考。最关键的复试突围战里,面对七本专业书的庞大复习量,当发现本校老师提供的课程内容过于宽泛时,他迅速启动PLAN B——通过考上大的学长获取近三年复试真题,集中攻克高频考点。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少走很多弯路,也让他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复习。
这种来自外界的支持,最终内化成了应对危机的底气。政治考试时,黄飞宇发现背得滚瓜烂熟的押题资料和真题大题完全对不上号,他心头一紧,闪过“完了”的念头,但很快稳住心神,结合题目要求一条条写满答题卡,直到最后一分钟才停笔。

黄飞宇日复一日的深耕与精准的路径规划,最终将“反反复复才能扎扎实实,念念不忘才必有回响”的信念锻造成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向未来的大门。
三、比分数更重要的
“复试不是筛分数,而是筛科研潜力。”黄飞宇说,复试时,他看到初始成绩比自己高的学生,在复试中淘汰。考官会问通过一些瞄准知识盲区的“刁钻”问题,考察学生个人素养、观察学生临场反应。
这段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本科阶段参与竞赛和科研项目的重要性,“很多院校的学生,跟我们水平差距并不大,”黄飞宇认为本科期间,最好能够多参与各类竞赛,让自己的简历更丰富,“简历上的闪光点,往往是复试的敲门砖。”
回顾这段旅程,黄飞宇最大的收获并非一纸录取通知,而是“坚持”二字赋予他的成长。他说:“我们的天赋或许平庸,但坚持能让能力突破上限。”正如他对学弟学妹的寄语:“考研不是智力的较量,而是毅力的长跑。反反复复才能扎扎实实,念念不忘才必有回响。”那些看似笨拙的重复,终将织就破茧的轨迹。
那些深夜的灯火、清晨的晨光,最终汇成了一条通往未来的路。而这条路,属于每一个愿意为梦想蹲下身来、捡拾碎片的人。这或许就是对这段奋斗岁月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