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智慧
上海建桥学院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
上岸学校及专业:上海海事大学--机械工程
考研分数:301
座右铭:关关难过关关过,长路漫漫亦灿灿
一、学校选择与考研决心
司智慧是2019年入学上海建桥学院机电学院,大二时选择参军入伍。退役复学后,考虑到考研有退役士兵计划,且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身实力,未来在上海发展,于是决定踏上考研之路。由于明确未来会留在上海工作,所以他将报考院校锁定在上海本地。大三上学期,他开始了解相关院校信息。鉴于自己本科期间高数与英语基础薄弱,报考211学校存在劣势,便把目光聚焦到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三所学校。最终选择上海海事大学,一是因为该校专业课考工程力学,难度相对较低,且市面上能找到一些真题;二是当时该校研究生学制为两年(今年已改为三年制),能够更快毕业,有利于后续找工作。
二、考研英语的攻克
在英语学习方面,他坦言自己基础很差,大二下学期还未通过英语四级。但是树立了目标,就下决心要解决这个痛点。为攻克四级,他开始每天用扇贝APP背单词,做真题,学习翻译与作文,最终顺利通过四级,这段经历也为考研英语学习打下了基础。考研前期,他依旧使用扇贝APP背单词,将其设置为只认读模式,每日学习100个新单词,复习200个旧单词,注重单词的反复记忆与完整性,每天到自习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单词学习任务。暑假期间,他先跟着唐迟老师的《阅读的逻辑》学习阅读,但效果不太明显,后来选择颉斌斌老师的阅读课,老师独特的解题方法让他受益匪浅,同时他还推荐在暑假前学习颉斌斌老师的翻译66句,对阅读理解和翻译帮助很大。考研后期,他以反复刷真题为主,通过三次刷题,英语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他强调考研英语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不断反复的过程,唯有坚持才能取得好成绩。
三、专业课的学习
在专业课学习上,由于上海海事大学专业课考工程力学,难度相对较低,他从暑假开始准备,时间完全充裕。复习时,静力学部分快速过,因为考试仅考一道大题,重点放在材料力学部分。他认为专业课关键在于理解,确保做一题会一题,吃透书本知识点,掌握书上例题,无需额外补充资料。学习过程中,他先跟着王鹏飞老师的视频课程学习,再看书梳理知识,争取在9月中旬(最晚9月底)完成第一轮学习。10月份开始做真题,一刷按套卷、二刷按题型、三刷再按套卷并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同时强调要把解题公式书写清晰,因为考试时过程比计算结果更重要。
四、考研复试经验
考研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部分,他依据参考书目和历年复试真题进行复习,由于笔试知识面广但难度不深,且后面的大题基本固定,所以只要认真复习、攻克难题即可。面试准备方面,他特别重视简历,确保简历上的内容自己都非常熟悉,因为复试老师提问大多围绕简历展开。同时,他准备了中英文自我介绍,内容全面且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还在网上搜集了相关问题的回答。面试时,他表现得自信大方,注重礼貌,掌握回答问题的技巧。
五、学长寄语
在人生的旅程中,他认为考研是一段独特而充满挑战的经历。只有真正经历过考研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种种酸甜苦辣。以下是他总结的一些只有考过研才知道的事:
对他来说,考研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当他决定踏上考研征途,就意味着要学会合理安排每一分每一秒。曾经他以为时间很充裕,但在复习过程中,却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早早起床,争分夺秒地学习,夜晚在灯光下奋战到凌晨,成了他那段时间生活的常态。在那些日子里,时间仿佛被压缩了,每一刻都变得无比珍贵。
心态,是他考研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备考的日子里,他的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有时候会因为攻克一道难题而信心满满,有时候又会因为复习进度缓慢而感到焦虑和沮丧。然而,正是这些情绪的波动,让他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成为了他考研路上的必备技能。
坚持,是他认为考研成功的关键。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他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想要放弃的念头也时常浮现。但真正坚持到最后的他,才明白了坚持的意义。每一次想要放弃的时候,他都会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因为只有坚持下去,才有机会实现梦想。那些熬过的夜,看过的书,做过的题,都成了他成长的见证。
司智慧的故事,是“感恩 回报 爱心 责任”校训精神的成功实践,他认为自己无论是入伍、还是考研成功,都离不开学校和学院各个老师的帮助。将来,他也会更加努力,并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母校学子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