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上海建桥学院机电学院新增 3 门上海市重点课程,推动专业教育再升级

发布时间:2025-09-11 浏览次数:10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 2025 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上海建桥学院机电学院喜讯传来,3 门课程成功入选,分别是实验实训实践课程 “微处理器应用综合设计实验”(喻玲、潘汉怀主持)、产教融合课程 “材料力学”(范丽、高强主持) 以及紧缺急需人才领域课程 “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张迪、刘黎明主持)。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卓越成果,更为学院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大动力。
        机电学院始终秉持着培养应用型工科专业人才的办学理念,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此次入选的 3 门重点课程,正是学院长期以来在专业建设上深耕细作的有力见证。
        “微处理器应用综合设计实验” 作为实验实训实践课程,聚焦微电子、电科专业学生的硬件开发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学院践行 “知行合一” 教学理念的核心载体。课程负责人喻玲、潘汉怀老师表示:“微处理器是智能制造设备的核心部件,掌握其应用设计能力是工科学生适应产业需求的关键。” 该课程构建了 “基础实验 — 模块设计 — 系统开发” 三阶教学体系,以 STM32、51 系列单片机为教学载体,依托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智能控制实训中心,设置智能小车路径规划、工业数据采集终端设计等贴近产业实际的综合项目,让学生全程参与从电路设计、程序编写到实物制作的完整流程。同时,课程深度融合产教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发实验课题,并将电子设计竞赛标准融入考核,近三年培养的学生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 15 项。
        产教融合课程 “材料力学” 由范丽、高强两位老师共同负责。该课程充分发挥学院产教融合的优势,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将企业实际项目中的材料力学应用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范丽老师介绍道:“材料力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基础课程,传统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时存在一定困难。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将企业在机械制造、汽车设计、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真实项目案例融入课程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企业工程师还会定期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为学生带来行业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实践经验。同时,学生也有机会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实际项目的研发与设计,真正实现了 “学中做、做中学”。
         “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 作为紧缺急需人才领域课程,聚焦于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这一当前制造业人才需求的热点领域。课程负责人张迪、刘黎明老师表示:“随着工业 4.0 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本课程针对这一市场需求,系统地讲授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流程,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工业机器人夹具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从夹具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到三维建模与仿真分析的全流程设计任务。此外,课程还邀请了企业资深工程师参与教学评价,确保学生的设计作品符合企业实际生产需求。
        近年来,机电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已有多门课程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此次新增的 3 门市级重点课程,将进一步完善学院的课程体系,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学院将以此次课程立项为契机,加大对重点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重点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院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的机电类专业人才。
        此次机电学院 3 门课程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不仅是对学院过往努力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学院在专业教育领域迈向了新的台阶。未来,学院将继续砥砺前行,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