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备受瞩目的全国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圆满落幕。作为首次参赛的队伍,我校大一学子组成的参赛团队凭借不服输的韧劲与敢创新的勇气,在这场汇聚全国高校精英的赛事中崭露头角,不仅完成了从“零基础”到“作品落地”的跨越,更以青春力量诠释了对嵌入式技术的热爱与执着,最终获得东部赛区三等奖的成绩。
初出茅庐:大一新生的“跨界挑战”
获奖学生是来自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三位大一新生(李文希、陈岳、朱家豪),首次接触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他们既没有高年级学长的经验积累,也缺乏成熟的技术储备,甚至最初连芯片架构、编程逻辑等基础概念都要从头学起。但从报名那天起,“既然参赛,就拼到底”成了他们团队3人的共识。
为了追赶进度,实验室成了他们的工作室。连续三个月,每天课余时间、周末的全天时间,尤其是放假周,更是天天通宵泡在实验室里,对着电路图反复推敲接口设计,为一行代码的逻辑错误争论到深夜,因传感器调试失败而沮丧,又在凌晨的微光中重新振作。
最难忘的是决赛前的一周,为了优化作品的响应速度,他们连续三天通宵达旦——有人趴在桌上眯半小时就立刻起身调试,有人边啃面包边盯着示波器的波形,有人累到在实验室的椅子上打个盹,醒来继续改程序。当作品最终稳定运行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大家相视一笑,眼里全是疲惫却闪着光。
以赛促学:青春赛道上的成长与蜕变
这次竞赛对他们而言,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一次“破茧成蝶”的历练。从最初对着开发板手足无措,到能独立完成“基于通晓RK2206及arduino mega2560的无人检测船”的方案设计、硬件搭建与软件编程;从团队分工时的手忙脚乱,到后来能默契配合——有人负责硬件焊接,有人专攻程序编写,有人统筹调试进度。他们不仅掌握了通晓RK2206和arduino mega2560开发板的应用、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等专业技能,更学会了在挫折中找方法、在协作中补短板。
指导老师评价道:“这群大一学生的韧劲让人惊喜。他们或许在技术上还有青涩之处,但那种为了目标全力以赴的拼劲,正是科研路上最宝贵的品质。”虽然最终的成绩并非顶尖,但对他们而言,能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已经是最大的收获。
初心不改:以热爱为灯,向更远处前行
首次参赛的经历,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嵌入式技术的世界广阔而深邃,每一次调试的失败都是靠近成功的阶梯,每一个深夜的坚持都是对热爱的注解。正如团队成员所说:“通宵达旦的日子很累,但当看到自己设计的系统能实时传回环境数据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这次比赛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他们会带着这份经历赋予的勇气与底气,继续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期待在明年的赛场上,以更成熟的姿态绽放光芒。